【人物简介】观音菩萨
06-07 05:48


1、简介

  观世音菩萨,又称观自在。观世音者,观世人称此菩萨名之音而垂救,故云:观世音。观自在者,观世界而自在拔苦与乐之意。


  为阿弥陀佛的左些胁侍。西方三圣之一。是慈悲的象征,当众生有苦难时,只要称念他的名号,即可获得解脱苦厄。他还会就众生的因缘,化作种种不同的身分度化之。因此又有各种别称,如水月观音、鱼篮观音、马郎妇观音等,合计中日关于观世音的别称,共有三十三。又名三十三身。关于观世音菩萨的形象,南北朝多依经典作男子,唐以后常作女相。是佛教中最受崇拜的菩萨。观世音或译作观自在,古译作光世音,唐代因避太宗李世民名'世'故略称为观音。亦称为大士、观世音、观自在菩萨、观音菩萨、观音妈、观音大士。观世音的道场在浙江普陀山,和五台山,峨嵋山,九华山合称谓中国佛教四大名山。其中普陀山最大的寺院普济禅寺中有一圆通大殿,供奉观音,是最大的观音殿。




2、观音菩萨的性别—— 观世音菩萨是男是女?


      观音菩萨,既然是从佛道中来的菩萨,早证佛果,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,与佛如来,同一慈力;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,与诸众生,同一悲仰。何止是以三十二应 身,化度群迷,同时以十四无畏,四不思议施于众生,则其性别,说是男是女,是凡是圣,是人非人,皆无不可。瑜伽焰口中的面燃大士,便是观音菩萨所现的鬼王 身。然则,又岂可仅凭凡夫妄念,测度菩萨的性别?当知凡夫境界,未出轮回,为时空所困,处处执著,因此见有男女、人畜、凡圣、甚至善恶好丑种种对待之法, 若能超越时空,脱离轮回,悟归佛性;佛性平等,绝对待,谢是非,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,何来生佛之分,凡圣之别?圣凡都无,生佛一如,遑论性别矣!


  所谓性别,只是凡夫之人,妄想执著的假名假相而已。为佛弟子,不知会相归性,破妄显真,反而固执性别,妄论高低,甚至重男轻女,实不应该。


3、观音菩萨修证的法门


 观音菩萨修证的法门,是从耳根闻性下手,终于反妄归真,觉悟成佛,因名耳门圆通。在未研究观音菩萨修证耳门圆通反妄归真之前,让我们首先了解众生迷真起妄 的过程。关于众生如何迷真起妄,又如何反妄归真,在楞严经中有详尽的说明,现在限于时间,仅作简单的介绍。


  众生本具佛性,圆明遍照,无能所,绝对待,超越时空,谢绝生死,纯真无妄,自由自在。奈何众生,从无始来,一念不觉,为无明所惑,妄见能所,所谓一念不觉生三细,亦即是无明熏真如,将白净无垢之识心,变为生灭与不生灭和合的第八阿赖耶识,成为第一灭结。


  再由三细长六粗。因无明障蔽真智,不能了解三细中的能见相、及所见的境界相,唯心妄现,而知见妄发,引生第七识分别的智相,属于俱生我法执,成第二空结。能所相对,发妄不息,分别不已,是六粗中的相续相,属分别法执,成第三觉结。


  知见转深,对境执著,取舍不已。因境牵心,故由明暗通塞等十二种妄尘,黏湛发见、发听、发嗅、发尝、发觉、发知等种种心理反应;因心取境,故由见精映色, 结色成根,听精映声,卷声成根,乃至知精映法,揽法成根,遂有六根之形成,属俱生我执,是六粗中的执取相,为第四根结。


  六根既成,取境不已,引生六识分别,内见有我,外计我所有,是六粗中的计名字相,属于分别我执,成第五静结。


  众生不知我法俱空,内执实我,外执实法,六根终日攀缘六尘,起贪嗔痴之心,做杀盗淫等业,是六粗中的起业相。由业感果,遂有众生、世界、业果等三种相续。自此,身被业系,苦不堪言,是六粗中的业系苦相,成第六动结。


  若想反妄归真,破五阴,解六结,灭无明,证法身,当于六根中,选择一根,作一门深入。如能‘入一无妄,彼六知根,一时清净。’‘随拔一根,脱黏内伏,伏归 元真,发本明耀,耀性发明,诸余五黏,应拔圆脱。’(见楞严经)因此十方微尘诸佛,异口同音,告阿难言:‘善哉阿难,汝欲识知俱生无明,使汝轮转,生死结 根,唯汝六根,更无他物;汝复欲知,无上菩提,令汝速证安乐解脱,寂静妙常,亦汝六根,更非他物。’


  阿难未明,问佛:‘云何令我生死轮回,安乐妙常,同是六根,更非他物?’佛告阿难:‘根尘同源,缚脱无二’又说:‘知见立知,即无明本;知见无见,斯即涅 槃无漏真净。’又说:‘结解同所因,圣凡无二路。’‘迷晦即无明,发明便解脱。’‘解结因次第,六解一亦亡,根选择圆通,入流成正觉。’由于阿难未明‘今 日身心,云何是结,从何名解’,更未明‘六解一亡,舒结伦次’之理,佛即于狮子座上,取天华巾,于大众前,伦次绾成六结。巾本无结,喻众生真心原无障碍; 巾绾成结,喻众生迷真起妄,无明不觉生三细,境界为缘长六粗,遂成五阴六结,根局于尘,生死轮回,不得自由。


  结有次第,绾时是从一至六,解时由六至一;喻众生五阴烦恼,生时从细至粗,灭时由粗至细,所谓:‘生因识有,灭从色除’。若欲解结,当于结心解,即可分 散。否则,偏左偏右皆不可;喻依中道了义之教,自然可以反妄归真,否则,偏于凡小,或邪魔外道,结终难解。由于六结虽同体,而结不同时,故解结之时,亦应 次第而解。楞严经说:‘此根初解,先得人空;空性圆明,成法解脱。解脱法已,俱空不生,是名菩萨从三摩地,得无生忍。’观音菩萨修证耳门圆通,亦是次第解 结,层层深入,终证菩提。


  楞严经观音菩萨白佛言:‘世尊!我又获是圆通,修证无上道故,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。’由于观音菩萨修习耳门圆通,证得佛果无上菩提,从体起用,带果 修因,任运自在,谓之善获。四种不思议无作妙德,即是现容不可思议,说咒不可思议,受供不可思议,兴供不可思议。观音菩萨,无论是现容,说咒或受供,兴 供,皆非一般人心可思,口可议,唯证乃知,故说四不思议。而此四种不可思议功德,随时可现,不假作意,谓之无作。此四种功德超胜无比,谓之妙德。



4、观音菩萨道场
 道场原指佛陀成佛之地。如今,观音的道场指观音得道之所。一般指,浙江舟山普陀山和三亚南山两处。

更多文章:


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菩萨圣诞日,见者福慧双增,转发功德无量!


《恭迎观音菩萨成道日!细数观世音的“前世今生”》



《8月8日观音菩萨成道日祈福法会功德圆满》



版权声明: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

已显示全部数据
版权所有@2021功德文化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